艺术点亮童心 思政扎根乡土——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七彩假期”赋能阳新乡村美育实践纪实
15天公益支教、我144名儿童、校地共建长效机制,看高职院校如何以“艺术+思政”奏响乡村振兴青春乐章
正 文 :2025年7月19日晚,阳新县三溪镇中心小学操场灯火通明。在非洲鼓明快的节奏中,“艺启童心、筑梦乡村”——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七彩假期社会实践艺术展演暨红色文化骑兵惠民展演拉开帷幕。144名留守儿童以原创节目《非洲鼓合奏》《童梦接力》等绽放自信笑容——这是该校15名志愿者历时15天艺术支教的成果缩影,更是湖北省“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生动注脚。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徐本禹,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陈 伟,省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省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中心负责人贺茂林;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张 昉,党委委员刘传鸿,阳新县团委书记余杨、三溪镇党委书记骆名勋。文
专业赋能:从“看护托管”到“艺术启蒙”据项目负责人、湖北省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对外联络部部长周子晶介绍,本次“七彩假期”突破传统托管模式,创新“专业艺术课程+暑期课业辅导”双轨体系。依托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舞蹈、音乐、设计等8个二级学院专业优势,开设合唱、非遗手工、VR科普等7类特色课程,覆盖留守儿童素质教育短板。“让每个孩子都走上舞台”的承诺在此兑现:志愿服务四年一班学生曼妮从小热爱舞蹈,以前只能跟着视频学跳舞,现在有象大姐姐一样的专业老师教大家跳舞。这次参加了舞蹈《少年有志》的演出,外婆在台下看着外孙女的精彩成长,感觉特别欣慰。
思政融入:红色骑兵激活乡土基因 展演现场,“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红色文化骑兵板块引发共鸣。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精选舞蹈《梨园一生》、《柘枝舞芳华》展荆楚风韵,红色经典《把一切献给党》、诗朗诵《那支钢笔》笔映忠魂,时代赞歌《向往》、戏曲《三岔口》将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化为艺术语言。“七彩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由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处、校团委联合举办。这种“艺术浸润+红色寻根”模式,正是该校构建“思政引领 实践育人”体系的缩影——通过120课时思政融合艺术教案,让红色信仰扎根乡土。
长效深耕:一纸协议背后的振兴蓝图 活动中,两大机制建设标志项目可持续性: 1. 校地签约: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团委与阳新县团委签订战略协议,约定每年派驻支教团队,开发“三溪非遗美育课程包”;
2. 资源反哺:三溪镇人民政府授予学院“艺启童心展湖艺风采 七彩假期惠三溪学子”锦旗,未来将联合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赋能文旅产业。 “艺术支教不是‘一次性输血’。”校长陈伟强调,“我们将打造‘高校—乡镇’艺术赋能共同体,为乡村振兴注入长效美育动能。”
多方联动:志愿服务的“湖北样板”* 本次活动获共青团湖北省委、省志愿者协会全程指导,形成“党政—高校—社会”三级协作网:省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周子晶带队督导,黄石民革邵鹏、省旅游摄影协会等提供支持。“‘七彩假期’正从单点支教升级为区域教育协同平台。”团省委副书记徐本禹在演出前的座谈会上的总结发言中肯定道,并鼓励志愿者们把志愿服务的经历融入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图:团省委副书记徐本禹、湖北座谈会
据悉,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将持续扩大覆盖面,2026年计划新增2个帮扶县,并开发AI非遗课程,让艺术教育惠及更多乡村儿童。正如汇演结束时留守儿童合唱的歌词:“谢谢你让我看见彩虹”——这束艺术之光,正在荆楚大地上铺就爱与希望的底色。
(周子晶 贺丰波 钱进)